何智丽:中国乒乓球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

你听说过何智丽这个名字吗?这位曾经的乒乓球天才因1987年的世锦赛改写了人生…… 何智丽1964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薪家庭,7岁那年,何智丽被选进了乒乓球训练队。她天赋异禀,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球感和反应速度。在资深教练的悉心指导下,何智丽进步神速。

才过了一年,她就从上海少年体校一路晋升到了国家青年队,紧接着又进入了国家队。

18岁那年,也就是1982年,何智丽一鸣惊人,拿下了全国冠军。但何智丽并没有就此止步,她继续努力,很快又获得了亚洲冠军的头衔。

1987年第39届世乒赛何智丽、管建华、戴丽丽、耿丽娟作为女单选手一同出征,当时乒乓队内的“让球”风气让耿直的何智丽很看不惯,而同样对此嗤之以鼻的还有她的教练孙梅英。

在前往新德里的前夜,孙梅英叮嘱何智丽:“你上了场,真打就是了,你的任务就是夺取世界冠军……你拿了冠军回来,我就到机场去欢迎你。一切后果,我替你承担。”

于是,当队里做出让何智丽让球的决定时,想起孙梅英的那句叮嘱,她选择了拒绝。领导说:“请以大局为重。”何智丽沉默了。明明有实力夺冠,却被要求故意输给队友,何智丽心里很不是滋味。最终,她选择了违背教练的安排,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比赛。

那个女单冠军让何智丽释然,但此时国乒队内对她违反决定的做法颇为不满,有人问她:“当时你想过没有,如果你在决赛时输给梁英子,回国之后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?”她说:“在当时,我连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。我坚信,我必定能够战胜梁英子,为祖国夺取金牌!”

当她带着冠军奖杯回到国内,迎接她的不是欢呼和掌声,而是一次次谈话和斗争,当时队里要她写检查,她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,又是孙梅英奔走相告,写了一封又一封陈述信,最终惊动了一名高层领导:“处分何智丽,全国老百姓通不过。”

她终于被认为是英雄,回到家乡上海她受到了世界冠军该有的礼遇。

对于正值巅峰的何智丽,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刚刚被列入汉城奥运会的女乒单打冠军。她曾经一次次直言自己的目标:“我的目标就是夺取奥运会的金牌。我是新中国非常幸运的乒乓球运动员。真巧,到了我们这一代,乒乓球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。我一定要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光。容国团有一句名言:人生能有几回搏?奥运会对于我来说,是千载难逢的拼搏机会。”

然而她不知道,那次“让球风波”已经让她成为了很多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的眼中钉,当名单公布,何智丽发现自己居然落选了奥运会参赛名单。官方给出的理由是'对外国选手战绩不佳',但谁都知道,这多半是因为她在世乒赛上没有听从安排'让球'。这个打击对何智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。她付出了那么多努力,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,却因为不愿意配合'让球'而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。

心灰意冷的她最终于1989年退出乒坛,事业跌入低谷的她于同年和日本人小山英之结婚,1992年,结婚三年的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——加入日本国籍,改名为“小山智丽”。何智丽的决定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,但她没有回应任何质疑,跟随丈夫移居日本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
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,许久不见的何智丽站到了中国队的对立面,她代表日本队出战,眼神里尽是杀气,她是来“复仇的”,带着无法参加奥运会的“恨”。她带着这种复仇的心理,一路击败了陈静,乔红和邓亚萍等实力干将,可见她背后也是做足了准备,仔细研究了各个人的打球特点。

邓亚萍在以后的采访中提到这场比赛,她说失败的原因是比赛之前她对小山智丽的准备不充分,因为自己太轻敌了。一方面何智丽以往的打球技术虽然不错,也是中规中矩,没有说是特别突出,加上她将近6年没有参加国际大赛,所以当时风头正劲的邓亚萍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。邓亚萍认为那天的小山智丽“有如神助”,怎么都打不败她。因为一般的对手一开始都禁不住邓亚萍的强攻,而小山智丽每次都防守回来,让邓亚萍逐渐失去控制,越急越丢球,最终输给了比她年长9岁的小山智丽。

邓亚萍说这场比赛是她一辈子的遗憾,因为无论她打赢了多少场比赛,别人总是会提起她与小山智丽的这一场,她此后再也没有与小山智丽在赛场遇到。何智丽成为了女乒非常强悍的对手,自从进入70年代,亚运会的女单决赛中国队只让冠军旁落了一次,那个对手正是小山智丽。

但那场比赛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,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,何智丽每打赢一个球,嘴里就大喊一声“吆西”。因为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一段特别的渊源,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国人,她更改国籍代表日本打球并凭实力获得奖牌无可厚非,可她在赛场上一声声“吆西”让中国人听了相当刺耳,本来一场普通的比赛,因为小山智丽上升到民族事件。在赛后采访环节,她更是语气嚣张地说道:“这比让我作为中国选手获胜更令人兴奋,我还会作为日本队成员,赢得新的奖牌。”小山智丽的这番话完全不顾中国球迷的反应,那番话她更像是在挑衅和示威。结合赛场上的表现和拿奖后她的一系列操作,好像都是故意引起中国人的愤怒,许多国乒球迷对她的行为表示愤怒和失望,指责小山智丽卖国,是“叛徒”,但也有很多球迷对她的让球遭遇表示同情,佩服她敢于对当时“让球”的陋习说不的勇气,认为她是值得称赞的“英雄”,并指出要不是张燮林雪藏小山智丽,小山智丽不至于如此忘恩负义。

张燮林每次回忆关于小山智丽的过往,总是唏嘘不已。他说他与小山智丽都是上海老乡,小山智丽又是女乒队的主力队员,他当年但凡有一点私心,就不会让小山智丽落选。而小山智丽在落选后,还威胁他说:“张指导,你以后回上海要小心了。”每次一想到小山智丽说的这句话,张燮林就觉得非常心痛。

无论外界怎样众说纷纭,都未影响何智丽比赛的劲头,连续三年取得各个赛事的冠军,说是名扬世界也不为过。她一次次得金牌、拿冠军甚至创造了日本全国比赛8连冠的记录,连日本的天皇也说喜欢看小山智丽打球,并三次接见过她。

但小山智丽在职业生涯达到巅峰的同时,婚姻却亮起了红灯。1997年,她不仅缺席了地方比赛,就连世乒赛都未能参加。2000年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,不少日本民众期待何智丽再次创造辉煌,但她却深陷离婚官司。

赛场上的她意气风发谁也不怕,可对待感情何智丽却充满了不自信。其实她的婚姻从最初便被各种不信任裹挟着,不止一次怀疑丈夫在外与人有染,甚至一度郁郁寡欢患上精神疾病。在当地法院的裁判下,两人以离婚收场。

离婚后,小山智丽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和训练中。2000年,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上,小山智丽再次遇到了强劲的对手——中国选手王楠。这场比赛中,小山智丽不敌王楠最终获得第三名,同年12月,她在全日本乒乓球公开赛中输给坂田爱,这时她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已经不复从前。“或许,是时候放下了。”小山智丽在赛后对自己说。她决定第二次退役,这一次,她彻底告别了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份。

2001年1月,小山智丽宣布不再参加国际比赛。2006年,正式退役。

2005年她受到中国乒协的邀请到上海参加交流活动,那个被迫离开的小山智丽,在自己的故乡还是成为了何智丽。

在《鲁豫有约》节目中,她对曾经的那些争议做了解解。她说曾经让无数中国人恨得咬牙切齿的那一声声“吆西”是一个误会,她解释自己以前在中国队打球时也会喊“吆西”,是好的意思,而不是去日本队才开始喊的,但其中的真真假假只有她自己知道。面对记者的采访,她表示对当初的决定有些后悔,她感谢祖国的培养,但拒绝改回中国名字,只想安稳度过下半生。这个决定,或许反映了她复杂的心理状态。她既无法完全割舍对中国的感情,又无法彻底融入日本社会。她当年的行为固然有她冲动、极端的一面,但是当时的决定或许也有她的无奈,那些事已经过去了接近20年,一切都在时间里淡漠如水,负气出走的何智丽也好,顶着复仇光环的小山智丽也罢,终归成为了乒乓历史的一部分。

那一年在上海她只觉得风轻云淡,阳光温暖,老朋友还会和她打招呼,一切又和很久以前一样,她是何智丽,一个来自中国的乒乓女将。

“上海嘛,故乡,亲切!日本很干净,人的素质很高,但是人跟人之间感情比较淡。”退役后她成为了一名乒乓球教练,但她说:“未能成为奥运冠军,我终归抱憾终生。” 如今,62岁的小山智丽,自从离异后一直单身,没有子女,虽然在日本衣食无忧,但是年龄大了总是希望落叶归根,据说她很想回到她的故乡上海养老,因为那是从小长大的地方。

何智丽的故事,让人唏嘘。从中国冠军到日本'国宝',从备受瞩目的明星到饱受争议的'叛将',她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生的选择往往并不简单,在国家利益、个人梦想和现实压力之间,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艰难的抉择,从一名备受期待的中国运动员,到因“让球”风波被迫退役,再到代表日本出战,她的每一步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,她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了乒乓球历史上的一段复杂而矛盾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