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足球世界中,总有一些球员以独特的标签被铭记。埃尔顿,这位被称为“球星闪电”的巴西前锋,便以其惊人的速度和丰满的体型,在球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的百米速度达到了10秒8,20米跑更是仅需2.7秒,这样的数据足以让任何后卫望而生畏。
值得一提的是,埃尔顿的速度不仅在足球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,他还曾报名参加巴西田径协会的选拔赛,并一度被选入巴西奥运代表队的4×100接力队伍。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站在奥运赛场上,但这段经历无疑为他的职业生涯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。
然而,在登陆德甲之前,埃尔顿的速度并未能支撑起他为巴西国家队效力的梦想。在累西腓圣克鲁兹、瓜拉尼和蒙特雷老虎等球队蹉跎岁月后,他仅为蒙特雷老虎出场一个赛季,便贡献了5粒联赛进球。这样的成绩单,显然无法让他在巴西足坛脱颖而出。
转战德甲后,埃尔顿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折点。尽管在鹦鹉军团的头一个赛季,他并未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,12场2球的成绩单与250万镑的转会费显得格格不入。但成功保级的不莱梅并未放弃他,反而向这位巴西前锋投去了信任票。然而,自家球迷的“水货”骂声却从未消失,甚至有人拿他的体型说事。
初来乍到就碰壁,加上刚刚失去母亲的打击,埃尔顿一度打起了退堂鼓。他甚至已经与巴西球队达成了协议,准备回归故土。但在被高层心理按摩后,当打之年的巴西人又决定在德甲证明自己。这一决定,彻底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轨迹。
自此以后的5个赛季中,埃尔顿的进球数量节节高升。2003-04赛季,他在33场比赛中打进了28粒德甲进球,半程的成绩单更是惊人地达到了17场16球。这样的表现,让他荣膺了最佳射手,并领先第二名马凯5个球。不莱梅也捧起了德甲沙拉盘,埃尔顿在感慨命运安排的同时,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
然而,埃尔顿并非完美无缺。略微不自律的他,在训练狂人马加特麾下并不被待见。后者要求巴西人减肥,而埃尔顿则用肌肉反驳。但在菜鸟教练沙夫麾下,埃尔顿却脱胎换骨。沙夫的信任与鼓励,让埃尔顿找回了自信与状态。犹记得沙夫搂着巴西前锋的叮嘱:“我的希望都在你身上,一定要把球弄进去。”
事实上,埃尔顿追上了不莱梅经理阿洛夫斯单赛季26球的个人纪录。在效力期间,他累计出场169次,进球88个,完成过4次帽子戏法和6次梅开二度的好戏。这样的表现,让他成为了不莱梅的传奇人物。
与拜仁传出绯闻并不是偶然事件,埃尔顿的实力与表现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。后来有其他名叫“埃尔顿”的巴西球员前往德甲淘金时,作为过来人的他甚至大话连篇:“艾尔顿一直都是进攻球员的名字。”
埃尔顿在不莱梅的快乐多于悲哀。他与克拉什尼奇的默契配合,让球迷们津津乐道。“我们闭着眼睛也知道对方的位置。”克拉什尼奇曾这样说过。然而,埃尔顿的职业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。他闹过的笑话也不少,比如不满被替补时逼宫沙夫,比如在不莱梅的夺冠夜接过话筒叫嚣:“我们比皇马厉害。”
埃尔顿最大的毛病是不自律。典型事件是经常度假后延迟归队,为此甚至在马场摔断了胳膊。这样的行为,无疑让他在球迷和教练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。“我知道埃尔顿的父亲生病了,但很明显,他请假主要还是想回巴西鬼混几天。”这是另一个巴西活宝马塞利尼奥对埃尔顿的嘲笑。
去不了拜仁并不奇怪,然而未能留在不莱梅却是彼此的损失。后来埃尔顿自我解读过:“离开不莱梅是我一生最大的错误。”当然,他也是一个直白的人。他承认加盟沙尔克04就是因为金钱。(120万欧元的签字费+150万欧元的年薪)
2004-05赛季的埃尔顿在29场联赛中打进了14球,虽然不如不莱梅时期风光,但能杀入德国杯决赛并获得德甲亚军已然是小小的成就。在一场三次射门上演帽子戏法的好戏后,德国《图片报》曾呼吁“将沙尔克04改为埃尔顿04”。
然而,埃尔顿的麻烦属性一路带到了皇家蓝。海因克斯执教时,他因为扇对手嘴巴被禁赛;与继任的主帅朗尼克发生矛盾后,最终被放逐到边锋位置上。他还跟经理阿绍尔借钱,理由是妻子的朋友要应急;时不时地在比赛中走神,因为自己在巴西的房产投资出现了问题。当库兰伊加盟沙尔克04时,埃尔顿与沙尔克的缘分也走到了尽头。在分手之前,他得到了“幼稚的小孩”的评价。
32岁加盟费内巴切并不是世界末日,只是14场5球的效率没有说服力。时任主帅蒂加纳一度将他驱除在一线队之外,最终在2005年冬歇期回到了德甲。本有机会牵手多特蒙德,但埃尔顿在最后关头出尔反尔。
汉堡是个不错的选择,距离不莱梅也并不遥远。可惜半个赛季中的埃尔顿13场3球的成绩单同样不具备留下来的资格。拿得出的战绩就是弑杀了旧主沙尔克04,至于“我对自己能力一点不担心”的豪言却惨遭打脸。
从33岁开始,埃尔顿逐渐变成了流浪汉。贝尔格莱德红星、苏黎世草蜢、杜伊斯堡、阿尔塔施莱茵河谷都短暂地收留过他。甚至在36岁时,他还曾在中超露脸过,成为了一名中超过客。
据统计,埃尔顿职业生涯累计为14家俱乐部效力过,只有不莱梅给他营造了6个赛季的稳定期。“不莱梅是我的城市,威悉球场就是我的家。”这是情到深处的表达。
埃尔顿身上有生不逢时的标签。区别于阿莫鲁索和埃尔博,他从未为巴西国家队出场过。他抱怨过,甚至差一点完成“曲线救国”的路线。“巴西队不要我,德国队也不准备接纳我。所以我决定为卡塔尔效力,因为他们欣赏我。”本来这是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,但被国际足联的规则干预了。
准确说,国际足联于2004年修订规则,规定球员若未代表原国籍参加过国际A级比赛,需在21岁时才能选择新国籍。无法变更国籍的埃尔顿最终“报国无门”,只能继续在足球场上流浪。